欢迎访问安监在线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安监调研 >《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我省科技赋能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

《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我省科技赋能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

发布时间:2024-12-18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12月14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刊登我省科技赋能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线下作业“云端”监管。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用科技赋能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

  “焊接千万次,安全每一次,‘皖云焊’提醒您,请清除周边易燃易爆物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日前,安徽省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简称“皖云焊”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接入该平台的电气焊机在开机时都会播放这样的语音提醒。

  为严格规范动火作业,提升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管理能力,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充分借鉴学习省外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经验做法,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创新打造的“皖云焊”平台,建设省电气焊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强化源头管控,实现“以智管焊”。

  “加芯赋码”让焊机更智慧

  今年3月5日,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费高云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做法,加强安徽省电气焊作业监管工作,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今年5月,费高云再次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对所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发放和监管进行梳理,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并加强培训和管理。利用科技手段保证易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必须人、证查验后才能启动、使用,从源头上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科技赋能电气焊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实现“以智管焊”,首先要进行电气焊机升级改造。电气焊机通过改造加装芯片接入物联网,只有经登记在册的持证人员扫码验明身份才能开机使用。同时,利用芯片实现数据采集、上传和实时监测。

  合肥市在该省率先开展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安全监管改革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电气焊安全监管改革工作。5月28日,该市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升级改造电气焊设备。该市应急管理局将电气焊安全监管改革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

  淮北市紧随其后。6月3日,淮北市安委办印发《淮北市电焊作业智能化监管实施方案》,在摸排全市范围内各行业领域电焊机数量和相关企业、建设项目、电焊铺等基础信息后,组织安装团队上门为电气焊机安装芯片。

  截至目前,“皖云焊”平台已接入合肥、淮北、滁州三市约3.7万台电气焊机数据、2.2万持证焊工信息及实时作业数据。

  打造数字化监管平台,全链条智能管控

  电气焊设备升级改造完成,下一步是进行数字化监管。

  除进行语音提醒之外,“皖云焊”平台具备“1+1+N”功能,即一图统管、一网通办,持证作业管控、重点作业场所环境监测和设备异常作业预警等多项应用,从数据采集、作业报备、涉焊服务、研判预警、风险告警处置等方面,实现电气焊作业全链条智能管控。

  “皖云焊”平台能实现作业现场环境安全“云”确认。作业人员在开机前,需要上传现场作业环境图片或视频,“皖云焊”平台依托AI智能分析大模型,自动识别作业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灭火器未配备等危险因素,并进行安全提醒。

  针对医院、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高风险区域,“皖云焊”平台划定电子围栏。流动焊机进入电子围栏内作业,需持证的作业人员与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联合扫码开机,为作业现场上好“双保险”。

  “皖云焊”平台提供7×24小时监测值守服务,对焊机长期通电未作业、焊机超长作业、焊机多次超长作业、焊机多次通电未作业、焊工多次超长作业等情况进行分级预警。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了与之配套的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预警响应处置工作规程。低风险预警由系统自动监测并发出警报,中高风险预警由安徽省电气焊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后台值守人员全程跟踪处理,及时预警,闭环管理。

  “省电气焊综合监测预警中心每月向我们提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平台运行情况、预警信息、处置数据、风险研判,并根据过往相关数据提供监管工作建议等。”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辉介绍,下一步,该省应急管理厅将持续推进全省存量电气焊机“加芯赋码”,实现“应接尽接”。高质量运行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切实避免因违规电气焊作业造成的火灾亡人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原文链接:https://yjt.ah.gov.cn/xwdt/gzdt/1497369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友情链接: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监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监在线网 zaixian.aj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9号-56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