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跑起来,助力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贵州用科技信息化打造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
■通讯员 张晓鸣 记者 罗雄鹰
3分钟内分发飞行任务并启动最近的机巢无人机,5分钟内飞至目标区域并完成核查任务;在“弱网”“无网”情况下,5分钟内快速建立覆盖22平方公里的自组网……依托大数据赋能,“数”“智”融合,贵州省用科技信息化打造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构建多维立体应急通信体系,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插上智慧“翅膀”。
该系统采取“科技+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让数据跑起来、火险看得见,不断推进林火监测智能化、信息获取精准化、决策分析科学化、数据传输多元化、灾害现场可视化、装备系统配套化,发挥智慧应急“加速器”作用,增强森林防灭火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以需求为牵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普及应用防火码、‘互联网+防火’等防控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贵州省森林总面积1.6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81%,是森林火灾多发省份之一。该省88个县(市、区)中,76个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森林火情信息交错叠加、繁杂多样、准确程度难以判定,需部门间多次沟通才能核实,加之通信设备无法在复杂火场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经常会出现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情况。”贵州省森林防火中心主任陈剑波坦言,要想快速、安全、高效扑救森林火灾,核心是解决森林火灾信息第一时间精准获取的问题。贵州省经调研发现,在森林防灭火应急通信能力方面,信息甄别速度慢、信息实时传输难、信息分析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找准了,才能找到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贵州明确,利用“数据峡谷”优势,依托大数据发展成果,建设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普及应用“互联网+防火”等防控手段,确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023年6月,贵州省积极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600万元,由省级配套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以推动贵州省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建设。
该系统按省、市、县、乡、村五级进行建设。该省通过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综合重点资源分布和森林火险等因素,将黔东南州施秉县76个村和黔南州罗甸县火险等级高的80个村落作为试点,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通信平台。其中,省、市以系统开发和现有应急平台对接建设为主,县、乡、村主要以音视频通信网络硬件设备配置运用为主。
“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决定了贵州在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上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陈剑波介绍,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以需求为牵引,融合应急管理、林业、气象、消防等部门数据资源,设置火险预警、火情监测、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监测设备、基础设施、重点保护目标7个板块。
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通过多设备采集信息、多渠道传输信息、多技术整合数据,全力开展无人机巡防火情工作,不断提升灾情态势感知能力,深化基于大数据的各项配套应用,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以管用为目的
“森林防灭火工作不依靠信息化是做不好的。”贵州省森林防火中心副主任李彬介绍,以前全省的森林防灭火数据分散在林业、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不能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为推动从“信息孤岛”到数据联通,贵州省应急管理厅以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模型、云计算为依托,结合地形地貌、重要设施、森林植被分布情况,科学部署热成像无人机、机巢无人机、热成像摄像机等设备,并接入国家森林草原卫星监测数据,建立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测体系。目前,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录入全省应急资源信息,接入施秉县、罗甸县的16个高位视频监测站点以及160架无人机的信号,实现各层级、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
通过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记者看到,某地出现热点后,通信平台立即进行语音播报,弹出卫星热点报警信息,并显示热点发生的时间、经纬度,发布周边救援队伍的位置、人数、联系方式、救援路线、周边取水点等资源信息。热点核查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无人机智能核查和向周边无人机操控员下发核查任务两种方式来进行。
10月12日,罗甸县王乃山发生森林火情。智慧森林防灭火系统结合火情发生位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火灾蔓延态势、扑救力量资源、最佳路径选择等进行智能分析研判,生成救援作战指挥图,为火灾扑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11月15日,卫星监测到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出现森林火情热点。信息1分钟内发送至系统;核查机制立即启动,3分钟内分发飞行任务,最近的机巢无人机立即启动;5分钟内,机巢无人机飞至目标区域并完成核查任务。整个过程仅用9分钟,相比传统人工核查节约近110分钟。
然而,火场环境复杂,如何确保火场在“弱网”“无网”情况下的通信需求?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积极探索,为每个试点县配备6台重量仅为3.5千克的自组网电台和2台轻便式三屏指挥调度台。这些装备可在5分钟内部署网络,快速组建灵活机动的“移动指挥部”,满足上至国家、下至火灾现场的多级森林防灭火实时通信需求。
同样,在火情监测预警方面,贵州省依托空中移动巡查、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运用红外热源探测、高清可见光视频等技术,对试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
3月21日,热成像无人机巡护时,发现罗甸县沫阳镇纳翁村出现火情,在“弱网”“无网”情况下,5分钟内快速建立覆盖周围22平方公里的自组网,360度无死角将现场情况回传至系统平台。相比传统的报告方式,火情信息报告及时率提高了85%,准确率达100%。
接下来,贵州将持续在提升森林防灭火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赋能,该省正逐步推动以人防为主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向技防、智防转变。
原文链接:http://yjgl.guizhou.gov.cn/xw_5888722/gzdt_5888724/202411/t20241128_861461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